健康平等 · 不平等,社會公義如何影響健康

Start time 2017-05-11 19:00
Finished Time 2017-05-11 21:00
Speakers
Content

你知道嗎?一個人住在哪裡、處於哪個社會經濟的階層,經常決定了他的壽命與健康程度。大家耳熟能詳的台塑六輕廠對雲林麥寮、臺西造成的環境破壞和健康傷害;南迴公路大部份路段所屬的台東縣,居民平均年齡比台北市民少8.5歲,肥胖率及自殺率等數據也高居全國之冠。這些差異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又如何消弭這些差異呢?

根據國民健康署估算,居住在最弱勢地區男性與女性的零歲預期壽命,分別比居住在最優勢地區族群少了6.4年、3.5年,顯示社會條件所致健康結果差距之存在。健康的不平等不僅是醫療資源分配的問題,更多指向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政策和生活環境的問題,經常是政治經濟與社會不平等下的結果。

健康平等(Health Equity),是從地域、結構和系統來思考與醫療、健康狀態的關聯,目的是為了消除可避免的不平等因子,極力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平等獲致健康的機會。

《世界人權宣言》第25條載明:「人人有權享受適合自己與家屬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標準,包含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

《世界衛生組織憲章》也明確表述,健康權是「享受最高而能獲致之健康標準,為人人基本權利之一,不因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情境各異,而分軒輊。」

健康是人人享有的基本人權,然而健康平等的核心概念有哪些?什麼樣的因素會導致健康不平等的結構因素?又如何能透過政策的制定來打造健康平等的社會呢?請鎖定本月人權星期三,讓兼具公衛與人權專業的嵩立老師,帶大家探索健康和人權、社會不平等的關聯。

  • 主講:黃嵩立 老師( TIMA台灣國際醫學聯盟秘書長 /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召集人)
  • 時間: 2017/5/17(三)19:00-21:00
  • 地點: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97-1號4樓,近捷運忠孝新生站5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