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預告】企業與人權系列講座
時間:2024年6月至7月(各場次日期與時間待公告)
地點:線上會議室
主辦單位: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Taiwa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Watch (TTNC Watch)
講座六大方向(各場次主題與講者待公告):
企業行為與人權保障間存在微妙關係。一方面,企業盈利能帶動國家經濟成長,創造工作機會、實現人民就業權。在疫情期間,企業研發生產的疫苗、口罩、藥物等產品,保護人民免於病毒感染,對人民健康權保障頗有貢獻。但另一方面,企業行為也為特定個人或群體帶來負面影響,比如對勞工的勞動剝削、對當地居民的強制迫遷、環境污染,侵害人民的工作權、居住權與環境權等;且脆弱群體尤其容易在權利侵害情境中遭受不成比例且難以承擔的後果。隨著各國貿易互賴提升、跨國企業蓬勃發展,企業行為造成的人權侵害不再侷限於一國境內,而成為跨國界、跨區域的問題。企業對人權的影響與責任,也隨全球化發展日漸成為各國政府、公民社會與國際組織關注的焦點。
為了因應企業行為造成人權侵害的潛在風險,許多國際組織與政府在近十年相繼推出規範企業行為的原則或指引,並逐漸朝向法制化發展。例如聯合國2011年推出《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 (UN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UNGP) 後,目前正在發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草案。歐盟更於2024年4月正式通過《企業永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 CSDDD),未來歐盟大型企業或在歐盟市場營收達一定額度之非歐盟企業,都必須對自身營運與供應鏈內的合作夥伴進行人權與環境的盡職調查,以辨識、評估、預防、減緩及終止所有潛在的負面影響。這項指令的通過也將影響與歐盟有密切經貿合作的臺灣企業。
臺灣政府雖然於2020年參考UNGP制定《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但尚未通過具強制性的立法,無法要求企業履行尊重人權責任,亦無法提供有效救濟的管道。為了持續推動臺灣企業與人權法制化工作,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與TTNC Watch合作籌辦系列講座。活動預計邀請國際非政府組織工作者擔任講者,針對不同主題進行經驗交流與討論。歡迎所有關心企業與人權的朋友一同參與,討論臺灣在推動企業與人權的法制化時如何借鑑國際經驗!
*圖片來源:Can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