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稿】建構多元完整精神健康社區支持服務|《精神衛生法》民間版記者會

【發言稿】建構多元完整精神健康社區支持服務|《精神衛生法》民間版記者會
▋時間:2022 年 4 月 19 日 (二) 09:00-10:00​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 102 會議室​
▋發言:黃嵩立|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召集人​
├社區危機處理機制,積極團隊支持喘息┤​
我國精神衛生法自 2007 年全文修正之後,經過漫長的 15 年才有這次修法,我們期待這次的修法可以回應世界潮流,以及立法院在 2014 年通過的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即便有很多改革無法一蹴而及,我們認為,這次修法應該為未來 10 年的努力,定下明確的方向。​
在精神衛生法的許多規定當中,強制住院引起了最多的爭議和社會關注。從人權的觀點,每個人都應該被尊嚴相待,每項治療都應該得到當事人的同意。強制住院治療是對人身自由和完整性的侵害,可能造成當事人的創傷經驗,也破壞醫病之間的信任關係,所以,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CRPD 期待各國朝向「完全沒有強制治療」的方向努力。我們深知,這並非要求各國立即廢除強制住院制度,但政府應該窮盡各種方式,盡量減少其發生。​
剛才已經提到,台灣目前亟需發展社區當中支持與照顧的網絡,減少精神病人發病的機會。即便進入危機 (急性發病) 的時候,最優先的作法應該是立即提供支持和緩和處遇,以避免病人產生自傷傷人的行為。國際上已經有許多經驗,證明經過熱線、團隊入家協助、同儕支持、長達二週的喘息住宿,都可以有效緩和病人,避免強制住院的需要。世界衛生組織於去年發佈一個指引,名稱是「社區精神衛生服務:提升以人為中心、以權利為基礎的方式」Guidance o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Promoting person-centred and rights-based approaches. 其中收集了許多國際上證實可行的模式,值得政府參考。從 WHO 在去年發表這個指引可知,這是世界各國努力的方向,但可惜這次修法完全忽略了這個國際趨勢。​
在民間的版本中,我們設計了社區危機處理的機制,並不是要立即取代現有的制度,而是希望政府承諾,逐步發展出替代路徑,來取代強制住院。雖然這次修法加上法官保留的機制,但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委員會已經表明,即使法官保留,也仍然違反 CRPD。​
其次,強制住院並不等於強制治療。在澳洲、英國、德國、希臘、荷蘭等國家,強制住院和強制治療是分別審理的。其他國家的強制住院命令雖然「允許」強制治療,但 WHO 仍提醒各國尊重病人的自主權。亦即,法院雖然已經剝奪其人身自由,但這並不表示病人已經完全失去判斷能力,或者其意願可以被完全忽視。歐洲國家的統計,被強制住院的精神科病人,僅有不到四成的機會接受強制治療。在病人住院後,醫院可以採行許多方式來緩和病人,包括交談、提供口服藥物、邀請患者留在安靜的地方、讓患者參與放鬆或分散注意力的活動、提供散步或飲食、提出其他方法解決他的困擾、讓患者信任的其他人參與等等措施。只有當這些措施都沒有效果的時候,才施予強制治療。歐洲精神醫學會建議各國擬定強制治療的程序,我們也期待台灣醫界這麼做。​
▋主辦單位:精神衛生法修法民間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