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翩然成畫的台灣手語
文/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研究及倡議專員 鍾羽柔
九月的人權星期三,是一場「視覺饗宴」。
在這場講座中,你能夠看見國際聽障運動總會前主席陳康、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常務理事牛暄文、莉娜手語工作坊聾人老師張雅智,是如何使用台灣手語和生動的表情,來分享各自的生命經驗、聾人遇到的困境、以及台灣手語面臨的難題。即使不會手語,也能透過兩位手譯員的即時翻譯,了解講者們想傳達的內容。
因此,在閱覽活動側記之前或之後,都強烈建議點開本場講座的直播影片,一同感受與回顧台灣手語的生動與精彩。(直播影片連結:https://reurl.cc/zWly5a )
身處在兩個分開的世界
陳康是生長在聾人家庭的孩子,讀的卻是聽人學校。從小使用手語的他,上了小學以後感受到同學們的異樣眼光、欺凌,才開始學習讀唇語、強迫自己發出一個從來沒聽過的聲音,以融入聽人環境。一直以來,陳康都認為「在家」和「在學校」是兩個分開的世界,但到了美國奧龍學院(Ohlone College)才發現,原來在學校可以使用手語溝通、聾人也可以當老師。
張雅智也是出生於聾人家庭的孩子,但與陳康不同,雅智到高中都是在啟聰學校就讀。自小習慣使用手語的她,剛進入大學(聽人學校)時非常不習慣,也只能強迫改變自己,透過讀唇語以及筆談的方式來溝通、學習。
牛暄文則是從小就在聽人學校唸書,沒有學過手語,因為父母告訴他「不要比手語,會讓人覺得你程度比較低。」直到大學畢業,原本想去美國唸書練習英文的他,進到高立德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才發現,幾乎每個人都在比手語,就連身為聽人的教授,上課也使用手語,理由很簡單,「為了配合學生使用的語言」。
社會對於聾人的偏見與不友善,不僅強迫他們改成以聽人方便的口語、讀唇來進行溝通,更連帶影響聾人自我身分的認同。牛暄文以自己為例,「以前不會手語時,我都和別人說自己是聽障,但自從在美國學會手語之後,我都自稱是聾人。」陳康以前也不相信聾人能夠當老師,但當他與日本、韓國的聾人交流以後,更堅信當聾人能藉由手語溝通之後,再加上科技的輔助,也能夠從事許多職業,「例如在韓國聾人可以擔任計程車司機,藉由科技的協助,讓車子本身能夠感應、判斷出救護車聲響傳來的方向。」
藉由手語,牛暄文找回自己,陳康也開始找到聾人的自我價值。
為什麼要堅持台灣手語?
今年(2021)衛福部社家署編制「0 至 3 歲嬰幼兒手語教材電子書」時,計畫採用「手勢中文」(又稱中文手語、文字手語、文法手語)一事,引起眾多台灣聾人、聽障者團體連署抗議,聲明認為「手勢中文並非一種語言,使用手勢中文作為教材,是將台灣手語變成中文的附屬品,不僅壓迫聾人/聽障者原有的文化,更導致台灣手語面臨失語危機。」(聲明全文:https://reurl.cc/6DQWjr )
手勢中文是按照中文字面的意思和語法進行比劃,雖然有主張認為利於日後理解中文書面語中較為專業、複雜的詞彙,但實際上卻可能導致「0 至 3 歲」的孩子學習過程的混淆。張雅智以「宜蘭」作為例子,「在台灣手語『宜蘭』有既定的比法,但若以手勢中文去比,就會變成『便宜』+『蘭花』」;牛暄文則補充「先前遇到一位聾人,因為他就讀啟聰學校時,老師教的是手勢中文,而當他用手勢中文一個字、一個字比出『便宜』『利』『店』時,我想了很久才知道他在指便利商店。」
台灣手語就不同了,它有自成一格的語法和結構,且多為具象化一個形體或動作,比法和意涵之間有緊密關聯,即使是年齡很小的孩子,也都能夠用台灣手語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身為手語聾人老師的張雅智為了證明此事,以一位四歲男孩,看著簡單的圖片、用台灣手語比出故事的影片,讓與會者親眼見證。
此外,語言皆會與時俱進,張雅智表示「當出現新的詞彙時,台灣手語使用者也會去研究、討論哪一種比法比較好,剛開始可能會有很多種比法,但當大家漸漸認同、習慣其中一種比法,它就會被保存、紀錄下來,不常用的比法則是慢慢地自然消失。」身為新聞工作者的牛暄文舉例「比如通訊軟體 Line,一開始有人比綠色的 L,有人則比兩手 L 交錯往外動,最後選定的那個比法是同時有 L 加上手部往返的動作,代表著訊息往返的意思。而新聞工作者在使用上也會依據聾人/聽障者社群的習慣改變比法。」
台灣手語也會有地域性、個體性差異,陳康補充「雖然台灣北中南東的手語都有些許不同、每個人比手語的習慣也不一樣,但在討論新的詞彙時,會是由整個聾人社群、不分區域一起提出想法,看哪一種比法最多人能夠接受。」從台灣手語新詞彙的產生過程,可以看見聾人/聽障者社群對話的足跡,也能夠感受到手語相較於文字更生動的意涵,而這正是台灣手語迷人之處。
台灣手語,是一種語言,它不僅作為聾人/聽障者溝通的橋樑,更承載台灣的聾人文化與自我認同。如果不去使用、保存、傳承,它背後蘊含的文化與歷史脈絡,將會隨著時間消逝、不復存在。若有時間,不妨點進這場講座的直播影片,即使看不懂手語,或許透過手譯員的翻譯,也能猜出一些簡單詞彙的手語比法,更能感受三位講者如何藉由生動的表情來表達蘊含的情緒,親自體會台灣手語的美麗。(直播影片連結:https://reurl.cc/zWly5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