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蔡英文曾宣布要在2016年8月1日向原住民族正式道歉,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志工團從近期時事切入,再以殖民歷史角度解釋蔡英文應該向原住民族道歉的原因,也簡介了澳洲推動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經驗做為參照。最後整理蔡英文自己曾提出的政策承諾存證,並列出近期相關的講座和活動。

請大家一同監督與關注!

你知道嗎?

現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兩度參加2012、2016總統大選,都曾經在大選前一年的「8/1原住民族日」上提出要向原住民道歉的承諾。

2011年時她曾說:「我們有責任重新修補過去四百年來的歷史裂痕……民主進步黨承諾一旦重新執政,也將由總統代表政府正式向原住民族道歉。」

而在去年(2015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和原住民一同紀念這個節日時,她也發表公開演說,宣示:「未來在民進黨重新執政後,我首先要以總統的身分,代表整個政府,向全體原住民族正式道歉」。同時,她也提出了原住民的相關政策主張。當選之後,蔡英文於花東一帶謝票時,又再次強調將在2016年8月1日正式道歉。

延伸閱讀

沒事幹麻道歉?

但真的已經「沒事」了嗎?

附近居民和環保團體的抗爭與提告歷經十年,位於台東縣卑南鄉的美麗灣開發案,終於在2015年3月由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台東縣政府通過業者環評審查的結論;同年4月,再判決撤銷台東縣政府准許業者復工的行政處分,美麗灣開發案除非重啟環評程序並通過,否則無法施工。

原以為美麗灣案敗訴之後,可以期待政府將會益發尊重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尊重這片土地,然而同年7月,比美麗灣規模大上好幾倍的開發案--杉原棕櫚灣海濱渡假村,卻於未取得加路蘭、都蘭部落的同意下,在2016年6月29日環評大會有條件通過!阿美族族人林淑玲指出,棕櫚濱海度假村的開發地點橫跨加路蘭、莿桐跟都蘭三個原住民部落的傳統領域,卻只有取得莿桐部落的同意權,不符合原住民基本法第二十一條知情同意權的規定。

根據原基法二十一條規定,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及周遭從事土地開發,應諮商並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或參與。但是,鮮少開發商真的會完全落實取得部落同意權的程序,政府也放任開發商鑽法律漏洞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棕櫚海濱度假村案只是個開始,在整個東海岸邊,仍有都蘭灣黃金海休閒渡假村開發案、娜路彎大酒店開發案、都蘭鼻遊憩區BOT案……等九個開發案伺機而動。若是原基法相關子法(如過去十年在立法院三進三出的《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的立法進程繼續拖沓,台灣東海岸的美景將會被一個個開發案破壞殆盡,原住民族的土地權更是被狠狠踐踏

延伸閱讀

2015年12月14日,台灣人權促進會、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原住民族青年陣線等團體召開記者會,抗議布農族的Talum因持拾獲的槍枝獵捕動物給年邁的母親食用,即將入獄服3 年 6 個月的刑期。

原住民部落守護聯盟的Kavas牧師表示:「我們(原住民族)很早期就已經在監獄裡面了,明天就是進到另外一層的監獄。」原住民被迫遵守外來政府的法律,明明只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文化,卻被外來政府的法律界定為有罪之人。到場聲援的布農民族議會也強調:「狩獵,何罪之有?山上的東西本來就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是上天所養的。」在眾團體的陳情抗爭下,檢查總長核定其中的法律爭議後,終於向最高法院提起非常上訴,並暫緩Talum入監服刑。

狩獵在原住民族中是不可或缺的傳統文化,各族皆有相關的狩獵祭典活動。各族將狩獵視為神聖大事,在狩獵方面的相關規定與禁忌非常嚴謹,例如:出獵前必須守戒,家中有喪事或懷孕的人都禁止出獵。出獵之前,通常會進行占卜詢問神靈,若為凶兆就停止出獵。在狩獵活動上,獵人禁止在動物懷孕繁殖期間打獵,也不能獵捕若帶子的母獸,如此一來才能確保獵物源源不斷。此外,每個獵人都有自己的「山頭」,為了使自己的獵場生養獵物,獵人還得定期上山修剪雜草,使獵場充滿新鮮嫩草,吸引動物。

然而,依據法律扶助基金會統計,2004年至2016年3月間有超過230位原住民因狩獵而遭檢方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起訴。原住民因檢察官依《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起訴而遭法院判處有期徒刑或緩刑之案件亦有百餘件。Talum遭最高法院判刑三年六個月,則為最嚴重之例。

有民眾認為狩獵會導致野生動物絕種,然而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裴家騏教授曾分析比較大武山地區魯凱族的狩獵狀況與野生動物數量與種類的變化,發現當地野生生態始終維持平衡,野生動物並未因為狩獵而減少。事實上,真正導致野生生物絕種的從來不是原住民族注重永續性的狩獵文化,而是現代國家無視生態平衡的大規模開發行為。

延伸閱讀

在紙風車劇團的開場演出中,竟然出現一段公然歧視性的旁白:「由於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陸續來到台灣,西方世界的宗教信仰也因此流傳到了台灣來,改變了許多原住民們原本粗獷而草莽的習俗。」外來政權以自定義的文明觀念,將原住民視為野蠻人,貶斥其粗曠而草莽的文化!這種殖民者的觀點竟然公開展演在今年總統就職典禮上,與宣示將要向原住民道歉的蔡英文相較之下極為諷刺。

當節目開始介紹台灣原住民族各族時,旁白更以舊名「雅美族」(1897年鳥居龍藏調查誤稱之名)稱呼早已正名的「達悟族」。除了官方認定的16個原住民族,更是將近年積極爭取正名的平埔族以「⋯⋯等」統稱帶過,這無疑與蔡英文選前承諾要「肯認平埔族的身分認同權利,制定相關的政策跟法律,積極搶救平埔族的語言跟文化」的態度相悖。

若是一個有誠心想和原住民道歉與和解、修復歷史傷痕的政府,就職典禮上這些爭議根本就不該存在。這樣的態度不禁讓我們懷疑,蔡英文的道歉是否會淪為口惠,實而不至。

參考資料

就職典禮的爭議只是冰山一角。對原住民族的歧視,是如此自然且理所當然地存在台灣社會的日常生活中,對許多人而言,可能甚至感覺不出上述爭議何在。今年年初,邱瓈寬導演的電影《大尾鱸鰻2》戲謔地以刻板印象詮釋原住民口音,揶揄達悟族人的頭盔像是馬桶蓋髮型,主角甚至對反核的達悟族人說出「肖仔」、「臭哄哄」。

這些情節片段讓原民團體要求道歉,邱導演卻回覆:「懂得笑,就不會恨了。」也有許多民眾認為電影只是娛樂,並沒有惡意;卻未意識到自身長期站在優勢地位歧視別人的那一方,以消費被歧視者的痛苦來娛樂自己,卻還說對方的痛苦是大驚小怪,無疑是笑著在別人傷口上撒鹽的荒謬行徑。你的笑,我的痛。

以上僅列出近兩年的相關事件,類似的事情其實不勝枚舉。這顯示了時至今日,原住民族和漢人為主的非原住民之間仍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原住民族持續受到壓迫,許多權利遭受不公義的損害,乃是單靠台灣現在所謂的民主制度無法處理的難題。

延伸閱讀

以下再將時間軸拉遠一點。

日本殖民統治忽視原住民族的主權,為了統治方便,日本人以〈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取締規則〉及〈台灣林野調查規則〉有利於政權之名,將絕大多數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設為國有地。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來台,承襲日產,繼續以法令箝制原住民族的土地權利,諸如〈台灣省原住民山地保留地管理辦法〉(1966)、〈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1986)、〈原住民保留地辦法〉(1988)等。

在原住民的文化中,土地乃是部落集體共有與祖先流傳下來的,並無資本主義社會中私有土地必須向政府登記的觀念,許多平地原住民的家園也因未能及時辦理總登記、繳交地價稅而被劃為公有地。原住民族歷史上廣大的傳統領域被縮減成只剩24多萬公頃的「保留地」,直到1988年「還我土地運動」催生保留地增劃編政策,才增加至26萬公頃。截至2011年,花東地區面積約81萬餘公頃,竟有八成土地(70餘萬公頃)為公有。(全台平均為六成;蘭嶼鄉則高達99%。)

也因這些政策延續著歷史的不正義,導致現今原住民族的土地多為林務局、退輔會、國家公園、台大實驗林、台糖等政府單位所有及管轄,原住民族喪失大量可耕作土地及使用土地權後,對經濟、社會及文化帶來相當大的衝擊。

因此,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歸還或共管成為國家恢復原民正義的最重要議題之一。在紀駿傑、陽美花〈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問題分析與建議〉研究中,指出有60.58%的受採訪者認為國家公園應由國家與原住民共管。由於原住民熟悉當地地理環境,加上國家力量的協助輔導,共管應當能兩全其美。雖然仍有部分反對聲音,但兩位研究者認為只要族群間能互相尊重、學習,並將多元族群文化之風俗習慣納入法令制度的研擬過程中,將是化解差異的一大努力方向。然而,針對傳統領域的歸還,政府卻以無法可循來推託,導致土地的爭議問題日漸嚴重。

原住民族委員會於2002年發起「原住民族傳統土地與領域調查」計畫,透過地圖將台灣原住民過去未清楚界定的土地權,重新以「傳統領域」的概念承認其土地權利的存在。2005年《原住民族基本法》通過之後,更進一步將傳統領域的概念推向合法性地位。

《原基法》第20條雖然承認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且要求政府著手調查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已有14年之久,但遲遲未對外公布有效的傳統領域範圍,任爭議頻生。第21條雖明文規定「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商並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或參與」,但是主管機關消極的態度與作為使得法律未能真正落實,仍有許多土地利用案在未取得部落同意權下逕自進行。從1982年到現在尚未遷出的蘭嶼核廢料,到今年4月南投縣政府完成招標的日月潭孔雀園BOT案、6月有條件通過環評的台東棕櫚灣案等,土地爭議案件層出不窮。

土地不應淪為只為圖利的工具。對於原住民來說,土地承載著祖先留下來的文化,失去了土地,文化也無法繼續傳承--終有一天,原本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以及他們向大自然學習的智慧,也都會一起消失。

延伸閱讀

為了方便管理,不同殖民政權下都曾對原住民實施教育同化手段。日本殖民政府廣設「蕃童教育所」以便普及日語,國民政府來台則大力推廣國語運動及漢人文化,原住民本身的語言文化迅速失去教育傳承的脈絡。現在,各級教育機構雖有讓原住民學習母語的機會,但是因為上級機關的不重視,許多教育機構仍便宜行事。而且在漢文化的強勢主流之下,原住民能使用母語的機會少之又少。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正瀕臨消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指出,台灣有二十四種語言存在危機。其中,馬賽(巴賽)語、凱達格蘭語等七種語言,已被認定流失;噶瑪蘭語、阿美語Nataoran)、巴宰語等七種語言極度危急。此外,賽夏語屬嚴重危險,泰雅語、太魯閣語則被列入脆弱範圍。

正如每一個人皆有屬於自己的母語、自己的文化與自己的主體性,原住民也應當有權利先學習自己的母語,再學習第二外語(中、英、日語等)。語言文化是人自我認同和歸屬感的來源,許多原住民卻被迫從所屬族群文化斷裂,在政府野蠻的政策下失根。許多原住民必須讓自己離鄉、漢化、進入主流遊戲規則中,才能爭取社經地位的提升,這也使得部落人口大量外移,許多語言及技藝失傳。

延伸閱讀

失去土地與資源,文化與語言又遭受打壓的情況下,原住民族在社經地位上幾乎如同底棲生物般難以向上流動。

根據原民會《103年台灣原住民族經濟調查報告》,原住民族有高達50%的人口從事粗重的勞力工作,產業類別又以營建工程業(14.22%)及製造業(10.87%)為主。原住民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只有全台灣家庭平均的0.67倍,有超過總戶數六成(11萬戶)低於貧窮線。約 40% 原住民家庭所得落於最低20%所得組。而且,原住民家庭的五等分位倍數(即前1/5高家戶之支配所得除以後1/5者)竟高達12倍,比全體台灣社會貧富差距的6倍更為懸殊!

社經地位較優的中上階級者時常認為「明明都受同樣的教育,階級問題一定是因為你們(原住民)不夠努力」,甚至以「原住民生性懶惰,喜歡唱歌喝酒」為理由,說明為什麼原住民的社經階級較低。事實上對原住民族而言,不同政權輪流強迫原住民學習日文或中文等非母語教育,若是不服教材內容,也不可能通過考試篩選繼續升學。升學與階級流動無疑緊密相連,在漢文化主導的教育體制中,原住民並沒有公平的階級流動機會。

延伸閱讀

關於道歉的原因,蔡英文在去年八月一號其實也說過:「回顧台灣歷史,過去四百多年來,原住民族經歷了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及外來移民,逐漸喪失了土地。一直到今天,我們都必須很遺憾地面對,原住民族人在經濟、教育、健康等統計指標上的劣勢。要想解決長期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先誠實地面對問題的根源,也就是歷史造成的迫害與不平等。」

早在平常所謂台灣史的「起點」(1624年荷蘭佔領台灣)以前,原住民族便已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許久,不僅擁有自己的語言與文化,也擁有自己的邦國、政治及親屬組織,以及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經濟型態。在荷西、明鄭、清廷、日本及中華民國政權來到台灣以前,這裡是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時代。

原住民族早已發展出具有獨立自治與主權意識的政治實體(如大肚王國、卑南王國、斯卡羅邦聯、大龜文王國等),各邦國轄治著一定的人民與領土,符合近現代國家之原型定義。1593年,豐臣秀吉曾派使節帶著《高山國招諭文書》來台,要求當時統治台灣的「高山國」(有考據論指西部平原的大肚王國)向日本稱臣納貢,終而失敗。1608年,德川家康曾親自接見一批自稱Pangcah的阿美族使者,這些史實顯示當時原住民族邦國已實質掌有某種程度的對外交涉能力。十七世紀,荷屬東印度公司來台與原住民族各邦國進行貿易,九次簽訂條約,證明原住民族確實也曾經在西方國際法體系中行使一定之主體地位。(Namoh Nofu,2015;Jiru Piring,2015)

但是,隨著帝國主義的發展,源於歐洲文明的國際法要求所謂主權國家應有相互承認作為主權基礎,大航海時代以來的墾殖者將全球原住民的領域視為尚無文明進駐開發的「無主之地」(vacant lands),逕行以武力強行佔領統治,無視也不願承認土地原有住民有任何國際法人格的可能(施正鋒,2007)。從荷蘭至今的台灣歷代政權,對原住民族的作為也是如此。蔡英文所代表的中華民國政府,便是承襲了日治時期以來的歷史不正義,抹殺原住民族自古來便具有主權的事實,未經原住民族同意便逕行加以統治。

原住民族因為主權「被消失」而長期淪為被殖民統治的一方,導致土地被掌權的優勢族群掠奪,語言、文化和認同遭受打壓,從教育、就業到福利都處於弱勢,代代相傳困在社會結構的底層難以翻身。殖民者主權認定上的歷史不正義,就是今日在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上所遭逢的種種分配不正義的源頭。蔡英文要為了這樣的分配不正義道歉,更要為了其源自的歷史不正義道歉。

這樣的道歉和究責,並非「沒事挑起族群對立」,而是恰恰相反:唯有釐清責任和補償過錯,才可能達到族群間真正的和解。刻意維持相安無事,強摀住受害方的嘴來製造表面的和平,既虛假也不可能持久。

延伸閱讀

蔡英文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向原住民族所作的道歉,及「讓原住民族重新作回自己主人」的承諾,可視為在形式上彌補歷史不正義的第一步。至於在形式道歉後怎樣的實質作為,才算是讓原住民族「拿回自己的主權」,則牽涉更複雜的討論,可參考:

  1. 施正鋒,〈原住民族的主權〉
  2. Namoh Nofu Pacidal,〈新國家主權論〉

那,蔡英文打算怎麽道歉?

在2011年原住民族日的演講中,蔡英文特別提到:「我們有責任重新修補過去四百年來的歷史裂痕,正如2008年加拿大總理哈柏(Stephen Harper)在國會中代表政府為曾經施行的歧視、同化政策向原住民族道歉;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Michael Rudd)在2007年競選時承諾,一旦當選要代表政府向澳洲原住民族道歉,當選後即履行承諾在2008年1月就職大典中,正式承認過去的錯誤。」

以加、澳兩國經驗,點出了對於道歉緣由與格局的基本想像

什麼是澳洲經驗呢?

2008年2月13日,澳洲總理陸克文在澳洲聯邦議會上發表公開演說,代表澳洲政府(註:澳洲是聯邦暨內閣制)對於澳洲大陸原住民過往遭受的不義對待道歉,尤其要向1910至70年間因白澳同化政策而貶損的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與尊嚴致上深切歉意與反省。他承諾將會凝聚不分種族之全體國民的共同決心,致力改善歷任政府失敗措施下遺留的長久難題,縮小原住民族群在健康狀況、教育成就與經濟地位上的差距,「永不讓過去不公平的歷史重演」。

自從18世紀下半葉庫克船長登陸澳洲、英國政府宣布佔有主權以來,生存這片大陸上長達數萬年的原住民,隨著一批批歐洲移民的徙入而遭驅逐、屠殺與疾染。20世紀初,白澳政府以原住民「低賤無知」、「將會消失」為由,強行將十萬原住民孩童帶離家鄉,送至千里之外的白人寄養家庭或訓練所等政府機構「照顧」,令其學習白人語言與文化,其中不乏因種族歧視而造成的暴力與性虐待事件發生--這即是澳洲人民所謂的「失竊的一代」(The Stolen Generations)。如今,澳洲的原住民人口不及全澳兩千萬人的百分之三,為國境內平均壽命最短、最貧窮而高犯罪率的族群;他們的弱勢地位與兩百多年來不義的歷史背景不可謂無關。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故事聽起來很耳熟,便會慢慢發現這世界上許多地區原住民族在殖民體制下不被承認擁有主權的壓迫狀態,固有帝國主義的全球共業。縱使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以聯合國為首的現代國際法發展開始陸續檢討過往國際制度造就的不義後果,逐漸發展出解殖原則、原住民族權利與人民自決權等概念,但是,願不願意將這些規範性的權利宣言加以承認並付諸實踐、改正積累的歷史錯誤,仍然操之在各國政府與人民手中。

延伸閱讀

  1. 澳洲政府官網,陸克文演說全文(英文)
  2. 自由時報,〈坦承同化政策錯誤 澳政府道歉〉
  3. Workers World,“New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says ‘Sorry’”(英文)
  4. 紀錄片,《失竊的一代--蘿西的故事》
  5. 改編電影,《末路小狂花(Rabbit-Proof Fence)》(2002)
  6. 改編電影,《澳大利亞(Australia)》(2008)
  7. 芭樂人類學,〈全球原住民運動與文化資產權〉
  8. 原住民族委員會,〈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中文版

註:歷時二十多年的討論,此宣言終於在2007年通過聯合國大會,陸克文政府則在2009年認可之。

值得注意的是,澳洲聯邦總理陸克文在2008年的公開道歉並非天外飛來之筆--聯邦體制下的澳大利亞各州政府(六個州與兩個自治領地)過去都已先後向原住民承認歷史錯誤;其實,更早在1960至70年代的澳洲社會,即已醞釀出一波波支持原住民族恢復其歷史權利的公民能量。

譬如1977年建立、擁有超過百萬名信眾的「澳洲聯合教會」(Uniting Church in Australia,UCA)即發揮社會影響力,帶領各教派與門徒反省過去傳教士對於澳洲「第一個族群」造成的傷害,檢討基督教教會與澳洲原住民之間混亂與衝突的歷史關係。

另外,在1967年的全國公民投票中,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澳洲公民投下贊成票,支持修憲調整聯邦/州政府的立法權限,讓聯邦政府有權針對原住民族提出相關權利法案。其後,聯邦政府陸續通過《種族歧視法》(1975)、《原住民土地權利法》(1976)、《原住民族與托雷斯海峽島民遺產保護法》(1984),甚至在1991年設立了「原住民和解委員會」,專責推動其他族群與原住民間的和解。

1997年,澳洲人權委員會經過多年調查,發表了一份將近七百頁的報告《帶他們回家(Bringing Them Home)》,內容彙整了來自原住民部族、教會團體與各地政府所遞交的歷史資料,內容詳細揭露當年同化政策如何對「失竊的一代」造成巨大傷害,甚至明文指控政府犯下的乃是蓄意滅絕原住民種族與文化(genocide)的違反人道罪惡行。由於這份報告,各州議會紛紛通過決議,要求國內兩大黨聯合向原住民道歉。但是當時自由黨霍華德(John Howard)總理執政下的聯邦政府卻拒絕為「前政府(工黨)所犯下的錯誤」道歉,更擔憂道歉將會使原住民提出賠償的要求。

直到2007年工黨贏得大選,陸克文才選定在新國會開議的首日發表道歉演說,懇求原住民的接受與原諒,邁向澳大利亞和平共生的歷史新頁。當天,超過百萬人放下手邊的工作與課業,同步收看這場演說,2月13日也因此被稱為「Sorry Day」。雖然自由黨隨即也表態支持政府道歉,霍華德仍然拒絕改變立場,成為唯一一位在世卻缺席該儀式的總理。

根據當年2月18日民調,超過2/3的澳洲公民支持陸克文的道歉演說。若將同樣的問題放在2016年的台灣,不存在一個委員會或人權機構可以發動調查、也沒有地方政府或教會力量肯認並提倡原住民歷史正義與權利的我們,也將會有這麼多人了解蔡英文道歉的意義,並以集體決心降低後續改革阻力嗎?

延伸閱讀

陳水扁曾於競選總統期間提出《公元2000年臺灣原住民族政策白皮書》,內容提到三個重點:建立族群互為主體的政策內涵、透過公權力介入扭轉長期劣勢並主張權力重組回復族群正義、以及還原原住民族自主、自治、自決的政策目標。

除此之外,他也於1999年9月10日與各原住民族代表在蘭嶼簽訂了《原住民族與臺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文件,並於2002年10月19日以總統的身分簽署《原住民族與臺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再肯認協定》,內容包括七項重要承諾:

  1. 承認臺灣原住民族的自然主權
  2. 推動原住民族自治
  3. 與臺灣原住民族締結土地條約
  4. 恢復原住民族部落及山川傳統名稱
  5. 恢復部落及民族傳統領域土地了
  6. 恢復傳統自然資源之使用、促進民族自主發展
  7. 原住民族國會議員回歸民族代表。

2004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時,陳水扁說:「希望在未來催生新憲法的過程中,能夠把台灣政府與原住民族的新夥伴關係,也就是國中有國的準國與國關係,在新憲法中有原住民專章明列。」2005年,國會通過了《原住民族基本法》。

在2006年出席「國中有國:憲法原住民族專章」學術研討會開幕典禮時,陳水扁再度於致詞中表示:「[要]明確的宣示原住民族是台灣這塊土地最早的主人,原住民族所擁有的自然主權是優先於國家而存在,這是原住民族與政府建立新夥伴關係根本的要義,也應是未來新憲法原住民族專章所要揭櫫的最重要精神。」

此外,他在2011年8月發表了一篇文章《讓原住民族享有「國中之國」的真正自治》,重申蔡英文的承諾,強調未來民進黨若重新執政,將循加拿大、澳洲模式,由總統代表政府正式向原住民道歉,並與原住民重建新的伙伴關係。他進一步指出,蔡英文所謂的「新伙伴關係」,即是他任內主張之「國中之國」的關係。

延伸閱讀

既然都已經簽訂了夥伴關係,做了這麼多的承諾,還制定了原基法,那現在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原基法》通過之後,政府應依規定在期限內盡速訂定相關子法,並修訂現有法律與《原基法》衝突之處。根據監察院於今年3月提出的報告,目前子法進度竟然只有56.25%,要求行政部門盡速檢討處理。正因為《原基法》與其他法律的衝突尚未解決,想要依此保障原住民族土地、狩獵等權益時,又需須面對《國家公園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森林法》等現行法律的不合理限制。根據《原基法》第3條,原應定期召開的原基法推動委員會,自立法以來也僅召開過三次,與各部會協商的管道無法發揮、嚴重影響推動原住民族與部落權益。

除了相關法律的尚未修訂完成,行政命令在地方的執行也是一個問題。例如,行政院在2006年依據原基法訂定了〈原住民族部落會議實施要點〉(註),以找回原住民族部落中被村民大會、社區發展協會取代而逐漸消失的協商機制(瓦歷斯‧貝林,2013)。但是在實際操作上,部落會議反而造成多頭馬車,而且由於部落尚不具有法人地位,部落會議做出的決定也沒有實質公權力能拘束政府(官大偉,2013)。此外,行政院2007年發布的〈原住民族自然資源共同管理辦法〉,同樣涉及部落對於原住民族區域開發利用的參與同意權,然而由於規範缺乏強制力,經常受到地方政府忽視。

期待未來任何執政黨都能尊重《原基法》立法精神,各行政、立法與司法機關更應盡速配合修法或制法,使原住民族的主權與權利能被實質保障。


註:〈原住民族部落會議實施要點〉性質偏向行政機關的內部行政規則,對外沒有拘束力,已於今年(2016)初廢止;期待原民會根據《原基法》第21條第4項所制訂的〈諮商取得原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辦法〉,可以產生實質的效力,落實原住民族對於部落公共事項的協商機制及同意權行使。

延伸閱讀

看完這些資料,我們必須重新再問:這次蔡英文的道歉,會有怎樣的高度和格局?相較於政府過去的作為是會有所前進,還是原地踏步?

原住民族的歷史正義,不是一場道歉就能了事的。政府的這場道歉是在預告自己即將有所實質作為,或是淪為平息抗爭的手段和不作為的藉口?

延伸閱讀

除了蔡英文自己要說甚麼、要做什麼之外,原住民族的歷史正義更有賴於由下而上的力量,即社會大眾的監督與關注。

作家幸佳慧也認為:「真正為一個總統的道歉內涵做出實質註釋的,是大眾己身。因為當民眾賦予選舉的莊重性,經由機制選出來的元首才有實質作用;而當我們重視總統的道歉,這個道歉才有可能被賦予重量,每個聆聽的耳朵才會帶著那份重量,展開另一個視界。所以,大眾若沒有張開毛細孔迎接這個歷史時刻,那麼,這個總統級道歉,對我來說就是死的。」

延伸閱讀

如今蔡英文順利上任,在此整理她上任前對原住民族所做過的承諾,邀請大家一同來監督,也一同檢視這些政策的缺漏或待改正之處,不要讓政治承諾淪為空頭支票。

憲法專章及國際公約保障

蔡英文於參選政見提出,將積極實現《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並於憲法制定或修正時,保障原住民族自決、自治、土地、生態、生存、發展、語言、文化、健康等各項權利

落實原住民族自治

蔡英文於去年演說時宣稱「如何實現原住民族自治,一直是民進黨念茲在茲的目標,並主張自治政府的架構應和原住民族充分對等協商後產生。她也提到她將選擇比較具備自治條件的部落,作為自治的示範和起點。

在參選政見中,她則指出她將:

  1. 推動《原住民族自治法》
  2. 各民族自治團體及部落具公法人地位;劃定自治區行政範圍、自治區政府享有完整自治權限
  3. 設置原住民族自治發展基金、自治區政府可獲配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4. 自治區行政區域範圍內之公有土地移由自治區政府管理。

回復傳統領域,歸還土地和自然資源

蔡英文於參選政見中指出:

  1. 政府應依法成立「原住民族土地調查及處理委員會」,調查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範圍並盡速恢復相關權利。若政府原住民族過去被奪取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必須給予原住民族適當的補償。
  2. 國土計畫下應劃設「特定區域計畫」,計畫內的土地使用管制原則必須經過原住民族部落或自治政府同意。她並承諾「除有安全堪虞情事或違法濫建,且取得原住民族事前知情同意外,不得限制居住或強制遷居」。
  3. 呼應蘭嶼核廢料議題,她承諾「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排除設於原住民族土地內」。

保障就業,開創部落自主經濟

針對原住民族經濟與就業保障,蔡英文宣稱「目標是提供超過一萬個工作機會」,並在演說及參選政見中提出了下列承諾:

  1. 修正《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採取長期穩定之就業輔導措施,並獎勵公私部門增加職務型態及進用比例。
  2. 鼓勵部落開創符合自身精神和特色的經濟制度,創造在地且自主的就業機會。如地方文創、生態旅遊、友善農業、或符合傳統互助精神的托育及照顧工作。
  3. 計畫活化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以『原住民族互助銀行』的模式,建構符合族人需求的融資、微型保險及創新育成機制,協助創業及產業發展。

維護原住民族教育、文化與媒體權

針對原住民族的教育、文化及媒體近用權益,蔡英文曾提出以下政見:

  1. 全面修正《原住民族教育法》,打造完整實用的原住民族教育體系和機構。
  2. 在各教育階段納入原住民族的世界觀、文化、語言和傳統知識學習課程。
  3. 賦予各族語「國家語言」地位,充實原住民族學生族語、文化教材,建立專任族語教師制度並提高其待遇。
  4. 擴大原住民學生進入各級學校之外加名額,並提高國家預算對原住民族就讀各級學校學雜費及生活費的補助。
  5. 賦予文化園區管理局統轄部落藝術人才培力及展演的法源。
  6.  成立國家級原住民族樂舞團,培育專業樂舞編導及技藝人才
  7.  原住民族電視納入無線數位必載頻道,保障族人收視權益及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8. 編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充裕的經費,營造\獨立自主的原住民族傳播媒體環境。

強化都市原住民支持網絡 

蔡英文認為原住民族政策不可侷限於傳統部落地區,並提出以下政見:

  1. 規劃都市原住民族自治架構,擴大政治參與機會。
  2. 繼續採取住宅補貼政策外,並修正《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基金用途增列「地方政府興建原住民族社會住宅專案貸款」,保障都市原住民族居住權
  3. 維護都市族人接受民族語言及文化教育的權利,避免其與自身文化產生脫節。
  4. 建立城鄉產業連結,促進就業機會。

歸還平埔族群民族身分及完整權利

蔡英文承諾努力推動平埔族正名,肯認平埔族人在法律上的身分及完整權利,並積極搶救平埔族的語言跟文化。

原文參照

就在此時此刻,也有好幾場關於8月1日蔡英文的道歉事件的相關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與進行中--只要你也願意一起來多加理解與關注原住民朋友的故事,無關族群都是原運好夥伴!

【民族串聯戰起來,為歷史正義而走】行動

因應蔡英文於8/1的公開道歉,「為歷史正義而走」的目標是以7/2~7/31一個月的時間、750.7公里的行路長度,在起點恆春到終點總統府之間走進部落、號召各族群一同前往總統府,強調讓「要道歉、要真相、要歸還」不再只是一個口號,更是串聯團結原住民族的實質行動。

【為土地唱歌‧為尊嚴而跑】音樂祭系列活動

  • 時間地點:7/29-31台東鐵道藝術村
  •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獵人學校協會
  • 活動資訊:http://goo.gl/RX6WJ6

「如果你不知道8月1日是什麼日子,如果你不知道台灣被全世界尊崇為『南島的母親』,如果你不知道過去這片土地的故事--那至少,在7/30這天讓我們手牽著手,坐在台東鐵道藝術村的草皮上一起肩並著肩。聽一聽,那些被遺忘許久的聲音。」

【走回原點的路上】原獨藝術環島行動計畫

由一群原住民朋友穿著族服徒步行走的環島計畫,始於7/10台東,沿途宣倡原住民族獨立的理念,讓大眾了解「還權於原」、「以原為尊」的目的是為了能讓國家價值建立在真正多元族群並重、而非單一族群霸權的社會基礎上;並由原住民族本位詮釋台灣、國家歷史,實踐歷史正義。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系列-小英道什麼歉?該如何道歉?】講座

  • 時間地點:7/27 (三) 19:00 慕哲咖啡館
  •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青年陣線 X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
  • 活動資訊:https://goo.gl/56IPMX
  • 部分直播影片搶先看:https://goo.gl/J7mBcN(完整錄影請期待主辦單位釋出!)

【原住民的轉型正義】研討會

  • 時間地點:7/30 (六) 09:00-17:00立法院紅樓201
  • 主辦單位: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X 台灣原住民研究學會
  • 活動資訊:https://goo.gl/PKNn4m

謹此希望原住民朋友在獲得政府的一紙道歉之時,台灣社會的多元族群之間也能藉機開展更多實質的對話、交流與體諒

這份懶人包可能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各位關注與指教。

特別感謝